虚拟现实技术(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),简称虚拟技术,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,提供用户关于视觉等感官的模拟,让用户感觉仿佛身历其境,可以即时、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。用户进行位置移动时,电脑可以立即进行复杂的运算,将精确的三维世界影像传回产生临场感。该技术集成了电脑图形、电脑仿真、人工智能、感应、显示及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,是一种由电脑技术辅助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。[1]目前随着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边缘计算、5G等技术的辅助加持,虚拟现实技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,其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已扩展为一切虚拟视觉系统合成技术,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和设备在教育、传媒、娱乐、医疗、遗产保护等诸多领域起到重要作用。
其主要有以下四个主要特性:浸入性,即利用计算机建立三维立体空间让用户感觉自己身处于空间内,有身临其境的体验;交互性,即在虚拟空间中,用户可以通过传感器主动与系统进行互动,从而获得反馈;构想性,即虚拟环境的构造具有一定主观性,其对现实环境进行改造重建,服务于生产效率的提升;进入2016年VR元年后,其智能化发展的特性也逐步凸显[2],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人机交互的自然化, 二是虚拟对象模型的可进化与可演化性。
虚拟现实技术包含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内容,其系统通常由输入设备、输出设备、虚拟世界数据库、专业图形处理计算机以及软件系统等软硬件构成。
虚拟现实关键技术主要包括:人机交互技术、传感器技术、动态环境建模技术、系统集成技术[3]和三维图像的实时刷新技术。
在人机交互方面,VR产品多以含有螺旋仪传感器的眼镜(或头盔)和控制手柄为主,此外有些产品还加入了语音识别和三维定位技术用来辅助交互。
传感器技术方面:目前VR设备传感器效能主要分为3dof自由度和6dof自由度,3dof即只使用一个陀螺仪,仅可实现上下、左右、前后的回转动作。6dof在3odf的基础上增加了上下、左右、前后的移动动作,其依靠电磁传感器、吵声波传感器或者是红外传感器配合基站的外向内定位或inside-out由内向外定位来判断位移改变。
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即利用三维数据建立虚拟环境模型,其重点是进行真实感绘制,其主要任务是模拟真实物体的物理属性,即物体的形状、光学性质、表面纹理的粗糙程度,以及物体间的相对位置、遮挡关系等;[5]系统集成技术是用来对传感器设备、模型、信息等资源进行统一调度,解决系统与系统之间的互连和可操作性问题;三维图像实时刷新技术即对显示的图像实时刷新,让体验者获取类似于真实世界的视觉体验,为了保证沉浸感,刷新频率至少要15帧每秒。
虚拟现实技术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三个阶段。
虚拟现实技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,Morton Heilig发明了Sensorama仿真模拟器,其集成了3D显示器、风扇、气味发生器、振动椅等模块,用来播放预定视频并给体验者多感官刺激。之后的1965年虚拟现实的思想被Ivan E.Sutherland提出。
这一阶段的代表性研究由“MIT媒体实验室”产出。其开发了计算机和听觉、视觉、广播与网络的一体化技术,之后虚拟可视环境头盔系统 (VIVEDHMD) 面试, 至此虚拟现实技术系统开始逐渐的被呈现出来。
20世纪80年代,在航空航天领域,虚拟现实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宇航员使用虚拟现实系统模拟空间操作,飞机工程师使用VR技术设计波音777引擎系统,此外英国远景公司开发了在电脑屏幕可以游览的“超级城市”立体图像, 这个系统可以真实模拟生活环境和场景。之后的1994年,日本游戏公司Sega和任天堂分别针对游戏产业陆续推出Sega VR-1和Virtual Boy等产品。至到2016年,随着Oculus、HTC、索尼等一线大厂多年的付出和努力,VR产品迎来了一次大爆发,使VR技术真正进入民用市场。[6]随着人工智能、5G等新技术的出现,虚拟现实技术被推至VR+后时代。
随着VR+的发展,虚拟现实技术逐步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中。在教育方面,虚拟实验室、虚拟课堂等虚拟现实系统提供给受教育者一个更加直观、能呈现多维信息的教学模式。军事领域中,虚拟现实可以被运用于军事训练,在虚拟环境中可以有效规避危险,减少训练成本,此外在军事武器制造领域,利用VR技术进行仿真组装甚至可节省93%[7]以上的成本。
此外,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运用到娱乐、旅游、医疗、销售、建筑、维修等领域,但目前看来,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最广的还是游戏和VR旅游。尤其在当下疫情期间,“VR+云旅游已成为当下旅游业的新转机”。[8]
因为兴趣所在,在最近的一次比赛中,制作了《抗疫中国》VR展馆,其主要使用3ds max建模,用U3D搭建空间场景并进行资产管理,之后使用Steam VR插件通过USB借口与Oculus Quest主机进行串流,使用C#脚本控制手柄滚轮和按键实现虚拟空间的移动和触发交互。
元年后的虚拟现实技术,已从风口回归到稳步发展,从立体显示到屏幕刷新率都有了显著的提升。目前,部分VR设备制造厂商将技术突破点对准光场视网膜成像领域[9],运用该技术可以有效的防止VR技术带来的悬晕问题,可以有效的消除VR技术使用带来的疲劳。将光场静物线运用光线信息呈现,有助于降低该技术的普及难度,达到更好的适用家用特征,该技术是VR虚拟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。
随着后来人工智能、5G技术的发展,虚拟现实技术领域将迎来更快速的增长。在大一数字媒体专业导论课大作业中,我引用了微软技术高管——Alex Kipman(他被认为是HoloLens以及Kinect的主要发明人)的一句话:“The phone is already dead(智能手机已经死亡).”[10]智能设备有其自身的“摩尔定律”,对于目前来说,智能手机仍然是最主流的数字设备,但是,随着技术发展和人们对智能产品互动要求的提升,单纯的触摸屏幕智能设备交互已再难满足人们的日程生活、工作、学习的需要,而VR、MR设备,通过虚拟与现实的结合,可以极大的增强人机交互体验,采用混合现实投射可以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,所以说下一代革命性数码产品必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。
元池(江苏)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Yuanchi (Jiangsu)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.Ltd